项目展示

与宇通齐名,当年中巴做到全国第一的“少林客车”,如今怎样了?


“客车看河南,河南客车看宇通”

如今一说起客车,大家脱口而出的名字无非就是郑州宇通。毕竟宇通的规模、名气、技术、销量,无论怎么看,都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可要是把时间往前拨上三四十年,情况可并非如此。在那当初个年代,和宇通几乎并驾齐驱的,还有一个名字——少林客车。

说起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个特殊时间节点上,少林客车甚至一度风光盖过了宇通,成了全国客车行业里的第一把交椅。

要说少林客车怎么起家的,这里面还真带着一点“赶上了好时候”的意味...

少林客车,通过《少林寺》发家

少林客车的前身其实是个不起眼的工厂,郑州荥阳汜水印刷机械厂,按理说跟造车八竿子打不着。

到了1983年,工厂眼看着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得不琢磨点新活路。正好那个时候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公路运输火了,老百姓出行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工厂就看准了客车市场的缺口,摇身一变干起了汽车改装的行当。原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成想还真做成了。

但少林客车真正火起来,倒还得多谢了一部电影——《少林寺》。

李连杰那一身功夫打得全国观众拍手叫好,整个“少林”这两个字瞬间成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眼看着“少林”这块金字招牌这么好用,工厂干脆把自己新生产的客车直接叫做“少林牌”。可以说,这是国内客车行业里最早一批蹭流量、打品牌效应的典范操作。

结果就是,靠着《少林寺》的热度,少林客车迅速爆红。

1984年一年就造了62辆,第二年产值一下子飙到八百多万,直接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了当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到了九十年代,少林客车彻底起飞了。靠着灵活的市场定位,他们把产品主要面向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价格实惠、皮实耐用,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住。

在那个公交系统还没完全普及、长途运输高度依赖公路的年代,少林客车的车型随处可见。

做到国内第一的少林“中巴王”

不仅在国内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甚至还把生意做到了亚洲、非洲、拉美这些发展中国家,成了中国客车走出去的早期代表。

到后来,年销售几千辆根本不是什么新闻,行业排名常年稳居全国前五。媒体甚至给了他们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巴王”。

当时的少林客车还拿了不少荣誉称号,什么省优、部优、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挂满了会议室的荣誉墙。

要是单看那个时候的数据和势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品牌居然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不过,风光归风光,隐患其实早就埋下了。首先就是技术这块短板。同行们早早就开始砸钱搞研发,琢磨着怎么往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走,宇通就是个典型代表。

而少林客车呢?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靠模仿起家,改个底盘、换个壳子,造型大差不差。

产品虽然卖得动,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含量有限。技术不行,利润自然高不到哪去,靠着薄利多销在二三线城市打游击,吃的其实就是人口红利。

等到了2008年以后,高铁横空出世,传统的长途客运彻底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来坐十几个小时的长途大巴,现在两三个小时高铁就到了,谁还愿意受那份罪?

公路运输需求直线下滑,少林客车赖以生存的市场份额开始被无情蚕食。看到主业扛不住,少林客车也想过转型。

最先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毕竟当时国家大力扶持,补贴政策一波接一波,看着就像是一条新出路。

2010年,少林客车总算也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算是赶上了政策红利期。他们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想借着国家补贴的东风打一场翻身仗。

说实话,这步棋在当时看来也算顺应潮流,至少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只不过,少林客车做新能源车的水平和当初做柴油客车时的那股子劲头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缺乏核心技术,电池、控制系统这些关键零部件基本靠外购,造出来的产品竞争力很有限。

同行早就在搞自主研发、平台化布局了,少林客车这边还在靠贴补贴过日子,想长久自然是天方夜谭。结果新能源这条线还没跑顺,麻烦就找上门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6年,财政部突然搞了次专项大检查,重点盯上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申报情况。

没想到一查一个准,少林客车赫然榜上有名,成了骗补典型案例之一。原来他们在2015年申报新能源补贴时,有252辆车压根没造完就提前上了行驶证,套取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七千多万。

财政部当场认定这是严重违规行为,追回了全部补贴资金,还罚了巨款。更致命的是,工信部顺势把他们直接踢出了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从此丧失了享受补贴的资格。

这个处罚几乎等于断了少林客车最后一口气。新能源车眼看成了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战场,结果他们刚起步就因为骗补被封杀,彻底错失了转型窗口期。

偏偏这时候,银行和供应商也不再讲什么情面了。洛阳银行、郑州银行、荥阳农商行,甚至平顶山银行,纷纷把少林客车告上了法庭。

上下游供应商也都开始起诉追债。账上现金流早就枯竭,销量更是连年暴跌,2018年一年只卖了300多辆,到2019年更惨,连200辆都不到。

少林客车这边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信誉基本也就等于破产了。法院执行记录上,少林客车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八十多次,限制高消费一百多次,典型的“老赖”形象坐实。

与宇通齐名,当年中巴做到全国第一的“少林客车”,如今怎样了?

公司内部的生产线早已停工,员工遣散,厂房一片萧条,往日那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复存在。

最终,2021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正式对少林客车启动预重整程序。曾经的中巴王,如今彻底被按在了破产清算的轨道上。

直到2024年,少林客车才重新开启交付仪式,累计5000多台的订单虽然不少,但是却也和当初业界“龙头”的地位相去甚远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少林客车

正观新闻 2024-01-09 《少林客车重回出口市场!首批客车在河南保税物流园区顺利交付》

人民资讯 2021-12-17 《少林客车走向破产重整,这个行业的日子怎么这样难过?》

大河网 2021-11-30 《曾与宇通齐名 今成“落魄小子”少林客车招募预重整投资人》